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03 10:20
2011年12月29日,北京传来了好消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将女性人才学列入三级学科“专门人才学”之中,学科代码(84072 )。这就意味着女性人才学获得国家认可,其是我国人才学界和妇女学界20余年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女性人才学创建的背景和条件
(一) 创建的历史必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才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中央领导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从而对人才和人才问题研究的需求,显得尤为紧迫性。可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的客观要求呼唤人才学的诞生。
1982年,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号召。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中国人才研究会在1983年初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才研究学术讨论会上,要求全体人才研究工作者“振奋精神,开拓前进,坚韧不拔,奋斗不息”,开创人才研究的新局面,并要求对人才学各个方面的问题开展分门类别的研究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比较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体系。其中,女性人才学研究很自然被提了出来。可见,女性人才学的创建是开创我国人才研究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1984年,全国妇联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妇女理论讨论会,迈出了我国妇女理论研究究关键的一步;1986年10月,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妇女理论研讨会。我国妇女理论研究的热潮在全国形成,,一批有相当分量的论文先后发表。更为可喜的是,妇女理论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已日益得到学术界妇女学界的重现,出现了从史学、哲学、法学、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不同侧面研究妇女和妇女理论问题的好势头。其中,从人才学角度研究提高女性素质,促进女性成才和发展,开创我国女性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于是女性人才学应运而生了。可见,女性人才学的创建,也是妇女理论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创建的现实基础
女性人才学的创建,不仅有其客观必然性,而且有其可能性。一是女性人才开发的实践活动是建立女性人才学的实践基础。多年来,组织人事部门、各级妇联多方位卓有成效的女性人才开发和妇女工作实践,特别对女科技人员、女干部、女企业家的开发工作,为女性人才学创建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人才学研究和妇女学研究的成果积累是建立女性人才学的理论基础。在人才学研究领域,已涌现了一批开创性研究成果,其中代表性著作有:《人才学概说》(彭文晋,1983)、《人才学概论》(叶忠海等,1983)、《人才学通论》(王通讯,1985),以及《列宁人才思想研究》(叶忠海等,1986)。在妇女学研究领域,《妇女解放问题基本知识》(罗琼,1986)、《妇女学概论》(贺正时,1985)、《女性心理学》等专著相继问世。没有人才学与妇女学的研究成果积累,是不可能有效地创建女性人才学的。
二、女性人才学创建的历程
(一) 创建的开端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女性人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重要意义,而在现实社会中女性成长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我作为人才学研究者深感研究女性人才问题的必要,于是我开始了女性人才研究。,
20世80年代初,我在研究列宁人才思想过程中,研究了列宁的妇女人才思想,写了《没有大批妇女人才参加,社会主义事业是无法完成的》一文(1982)。以后,我在著作《人才教育学》一书中,又专辟一章《妇女人才的培养》,以《妇女成才的内外因素和开发启示》为题加以发表(1986)。接着我又陆续写了关于女性成才(功)的教育心理文稿,如《论女性人才成功的心理品格》(1986)、《加强女性教育,开发女性人才》(1987)等,发表在有关期刊上。这些均为我创建女性人才学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二) 创建的过程
1986年9月15日,我受全国妇联的特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妇女理论研讨会。在会上我作了“因性施教,开发女性人才”为主题的学术发言,提出了“因性施教十条建议”。会议期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康克请大姐专门接见了参会的10位男性代表,并与我们合影,希望我们为妇女研究作出贡献。参会后,我受到很大的鼓舞。同时,我又受到来自基层妇女工作干部的激励。1986年8月我发表《论女性成功的心理品格》一文后,收到不少基层妇女工作干部的来信,有的在信中写着,您发表的文章“我都拜读过几遍,真可谓切中要害,激动万分,催人奋进!”。这些,我深切体会到女性人才学研究的价值。于是,我下决心为创建女性人才学作出努力。
在第二次全国妇女理论研讨会参会期间,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董辅文编辑向我约稿,望我写一部女性人才学著作,作为妇女理论丛书中的一部。此时我欣然同意了。本人在多年人才学和女性人才研究积累基础上,经前后跨两年边研究边写作的艰苦努力,于1987年11月我国首部女性人才学专著:《女性人才学概论》在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该著作,首先阐明了女性人才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较为系统论述了女性人才在革命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特殊社会功能;深入分析了女性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外部环境,揭示了女性成才和发展的年龄与分布等特征;多方位提出了女性人才开发的思路,包括女性人才的终身设计,因性施教培养女性人才,发掘、使用和保护女性人才;展望了女性人才辈出的社会条件和开创新局面等基本本问题。山西大学刘翠兰老教授认为,《女性人才学概论》的问世,具有“开创性及前瞻性的意义”。时任湖南省科技协会党组杨敬东书记等同志认为,《女性人才学概论》的问世,填补了人才学和妇女学的空白点。1989年6月在全国妇联组织的第二届新星杯向全国妇女儿童推荐最佳优秀图书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图书。
此后,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催生推动下,到1990年,一批女性人才研究著作几乎同时性涌现。《妇女成才论》(梁旭光等,1989)、《女性人才论稿》(张木冉,1990)、《妇女人才学论稿》(刘翠兰等,1990)、《女性人才学》(余衍漪等,1992)等学术著作相继问世。这标志着在妇女学科与人才学科交叉领域内,一门崭新的女性人才学正式诞生。
(三) 创建的发展
1、 女性人才开发研究
女性人才学创建后,以女性人才学为理论基础,在应用理论研究方面又有新的发展。1991~1995年期间,在党和国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在全国女性人才研究会(包括筹委会)组织下,主要是围绕“女性人才开发”这个主题深入展开的。1991年3月在江苏无锡召开了“当代中国女性人才开发”学术研讨会,就女性人才开发的内涵、主体、价值以及开发工程等基本问题作了研讨。1994年5月又在西安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女性人才开发”主题研讨会,就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对社会女性人才总体带来那些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全党全社会如何加强女性人才社会开发,以及女性人才自我开发等问题开展研讨。1995年8 月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之际,又组织了“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为主题的非政府组织论坛,在论坛上中方8位代表作了学术发言,宣传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未来,中国的做法、体会、方案获得与会的各国妇女代表热烈的一致好评。可见,中国女性人才研究的影响力向海外得到扩散。
2、女性领导人才成长和开发研究
-“八五”期间,我国女性人才学界除总体上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性人才整体性开发外,还重点深入研究了女性领导人才的开发。山东省委党校梁旭光教授在这方面作了较早的研究,并主编出版了《女性领导论》(1994)。在此同时,笔者主持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女领导人才成长和开发研究”,发动并组织上海、福建、山西、湖南、广西、内蒙古等6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以及妇联组织参与研究。该项研究对新时期中国女领导人才的基本素质、成长规律、综合开发,以及区域比较等问题,在大规模调查基础上,作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研究,最终成果:《新时期中国女领导人才的成长和开发研究》于1997年完成,2000年9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1999年被国家人事部第二届人事人才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评为一等奖。鉴定组鉴定结论认为”课题研究从规模之大、研究之全面、之深入而言,在国内外尚属首次”。由此,我接受中央党校的邀请,在党校就”新时期中国女领导人才的成长和开发”的主题给中高级领导干部作专题讲座。
三、女性人才学创建的成果
(一) 构建了女性人才学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
女性人才学,是一门跨人才学与妇女学的交叉学科。在人才科学大系统中属专门人才学范畴。它是研究一门研究女性人才运动现象,揭示女性人才运动规律,促进妇女工作和人才工作科学化,促进女性人才全面发展的学科。女性人才学框架结构由下列基本内容构成:女性人才的基础研究、女性人才社会价值研究、女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研究、女性人才开发和保护研究、女性人才辈出研究等。
(二) 涌现了一批女性人才应用研究成果
围绕“女性人才开发”主题,涌现了一批很有份量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代表性论文有:刘翠兰教授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角色冲突的性别差异比较》、江苏省委党校张木冉教授的《女性人才资源开发及其价值确证》、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吴秉先的《女性的潜能及其自我意识》、时任上海妇女干校王翠玉校长的《女性人才的终身发展与障碍排除》等。围绕”女领导人才开发”主题,不仅上海、福建、山西、湖南、广西、内蒙古等6省市区均首次撰写了很有质量很有见地《女领导人才成长和开发研究报告》,而且涌现了一批高水准专题论文。如,上海市浦东新区聂祖仪、张以敏的《局级女领导干部的从政实绩和成才规律的调查研究》、张木冉、潘宗白的《女领导人才开发与“正值负化”矫正》、胡秉先的《论女领导人才的成才环境系统》等。
(三) 登上了大中学和干校的讲台
女性人才学创建后,为女性人才学登上大中学和干校的讲台奠定了教材基础。当时,东北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化工学院、西北电业职工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等校开设了女性人才学选修课。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专业人才学研究方向,还专门招收了硕士生研究妇女人才参政史,撰写了《中国妇女参政问题研究:历史、现状、未来》学位论文(康玲,1996)获得了好评。特别是各地区妇女干部学校开设了女性人才学。其中上海妇女干部学校就以《女性人才学概论》为妇女工作岗位培训的基本教材,培训妇女干部700余人;各区县妇联也以该著作为教材,先后向各层次各领域的女领导干部千余人传授。直至201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主义专业于世花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叶忠海女性人才思想研究”。
(四) 推动了群众性的女性人才研究
1989年5月,由我与王翠玉校长商定,以《女性人才学概论》为学术理论指导,发起成立全国性女性人才研究会,以求推动群众性的女性人才研究,促进广大女性人才成长和发展。该研究会(筹)于当年12月12日在宁波镇海石化总厂成立,1993年2月25日在上海华东化工学院正式成立全国女性人才研究会,隶属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作为其专业委员会。研究会成立后,先后在我国著名女科学家周光宇研究员、叶淑华院士,以及徐佩莉书记等多位理事长带领下,开展了多项多方面活动。一是定期召开主题研讨会(论坛),至今已召开第二十余次研讨会。除上述的研讨会外, 如2000年5月在重庆召开了《中国西部女性人才开发》为主题研讨会。又如,2009年6月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以“社会性别与女性人才发展”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再如, 2013年10月,在成都又举办了以“创意、创新、创业一一女性人才发展”为主主题的研讨会。二是举办讲习班。在研究会筹备阶段,就举办了”女性人才开发与女性人才美”系列讲习班。又如,世纪之交,1999年6月举办了“面向21世纪女性人才发展高级研修班”。三是评选优秀成果。如,199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提交了67篇论文,评选了一、二、三等奖以及征文奖。四是牵头承担大型项目,如“中国城市化与农村妇女发展研究”。五是组织小型讲师团深入企业、农村、牧区宣讲女性人才学基础知识和女性人才开发问题,促进广大女性人才成长和发展。
四、女性人才学创建的体会
(一) 学科交叉是女性人才学创建成功的基本路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预言,未来科学新生长点往往在学科边缘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女性人才学的创建就是以此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人才学与妇女学,以及哲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着力在妇女学与人才学交界处下功夫。其创建成功,即印证了该思想的科学前瞻性。未来女性人才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也必然走学科交叉之路。
(二) 创造性思维链是女性人才学创建成功的内在机理
人才心理学表明, 创造性思维链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也是创造创新的实质所在。它是由选择、突破、重构三个基本环节构成,是选择、突破、重构的统一。女性人才学创建成功也是如此。我在创建女性人才学过程中,以选择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科学事实为依据开展逆向性思维,突破思维常规定势和传统性偏见,重新构筑新的思维框架结构。如《女性人才学概论》著作中所撰写的《女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生理优势》、《女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智力优势》章节等内容就是沿着创造性思维链写就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链是女性人才学创建成功的内在机理。
(三) 组建研究联盟是女性人才学创建成功的力量所在
女性人才学是女性学与人才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以社会科学为主的跨学科的综合学科,社会性、综合性是女性人才学的学科属性。对其研究,涉及到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自然科学,因而仅靠人才学或女性学单一学科力量是很难达到研究目标的,必须建立多学科研究联盟,才能有效地创建和发展女性人才学。不仅如此,研究联盟还应包含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结合,实际工作者参与,使研究更为坚实,能够扎根于中国现实的土壤之中。笔者主持的”新时期中国女领导人才成长和开发研究”,就吸纳了6省市区的组织人事干部和妇女干部参与,没有她(他)们参与和支持,这项目是无法完成的。
(四) 研究与学习结合是女性人才学创建成功的有效策略
一个人知识存储是有限的,其智能结构总是有局限性。我本人是地理专业出身的,尽管多年研究人才学有一定的积累,但在女性人才学研究中深感知识的缺乏。我就采取围绕女性人才主题,多方吸收,善于综合,自成体系,针对研究的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学习推进研究的深入,写出研究成果。如,在女性人才社会价值研究中,我学习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等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著作。又如,在女性人才的终身设计研究中,我学习了女性学、女性生理学、女性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再如,在女性人才保护研究中,我又学习了王淑贞的《妇产科理论与实践》、以及妇女卫生、妇女保健等理论知识。研究实践证明,研究与学习紧密结合是女性人才学创建的成功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忠海.女性人才学概论[M].吉林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11。
2、叶忠海主编.中国女领导人才成长和开发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
3、叶忠海.女性人才研究综述[J]/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0-1995)[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11。
4、叶忠海.大学后继续教育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12 。
5、叶忠海.关于开展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几点认识[J]/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纵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6、徐佩莉主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女性人才研究会大事记(1989~2016).(内部资料)。
7、杨敬东.朝着人才学的空白点开拓一一读叶忠海的《女性人才学概论》[J].中国人才,1989.3。
8、曲雯.做女性人才宝库的基石[J].妇女研究,1991.3。
9、董辅文.造就一代新型女性人才[J].长春日报1988.3.24第3版。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原副会长、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女性人才研究会创始人之一、高级学术顾问。)